云帆网站定制
0

京东封杀天天 快递业纠纷难立法

中国快递行业已然走入备受关注的时期。

   一方面,行业规模增长迅速。2017年7月31日,国家邮政局通报了今年上半年邮政行业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73.2亿件,同比增长30.7%;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181.2亿元,同比增长27.2%。另一方面,京东与天天快递(以下简称“天天”)的纷争也引来各方看客。

    7月19日,京东向入驻平台的商户发出通知,表示将关闭天天的服务接口,要求商家在7月25日之前更换合作快递,理由是在京东内部考核中,天天快递综合服务质量较差。

    7月20日,天天快递发声表示遗憾,指出京东单方面通知商户停用天天,且事前没有与自己进行有效沟通,不给商户选择的余地。同时强调,国家邮政局公布的邮政业消费者申诉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天天的服务质量呈快速上升趋势。

    7月21日,苏宁物流常务副总裁姚凯回应“京天纷争”,强调物流企业的竞争不能依靠霸权。

    自此,一场围绕京东、天天快递和苏宁的行业“内战”拉开序幕。从当前的事态进展看,京东嫌弃天天快递服务不好却不自知,而天天快递和苏宁责怪京东做事不留余地。
 
    双方各执一词
 
    之所以苏宁也会牵扯其中,是因为在2017年1月,苏宁以42.5亿元收购天天快递全部股份,成为天天事实上的“大东家”。就此,《经济》记者联系到苏宁控股集团北京品牌部媒介总监张晶晶。对方透露,7月19日至24日之间,天天试图与京东沟通,没有得到任何回复,苏宁对此很是不满。

    “京东没有与天天协商,单方面不允许商户与天天签署物流快递合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电商平台的权利过分干预市场上的合同行为,限定商户使用相关快递服务,这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京东的行为,还导致消费者无法选择使用天天,侵犯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苏宁相关发言人这样对《经济》记者形容京东的作为。

    目前,天天快递已经向国家邮政局投诉京东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苏宁和天天的委屈,并没有令京东感到“难为情”。相反,京东也给出了非常充足的理由。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京东相关发言人表示,终止与天天快递的合作,完全是出于服务满意度的考虑。

    “保护消费者利益是我们订立平台规则的核心理念,一切规则都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电商发展至今,用户消费开始从标准化商品向非标准化商品过度,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单纯为商品付费,而是为服务付费。京东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消费者选择最优质的服务提供商,坚持末位淘汰原则,不断提升物流服务水平。”京东相关发言人如是说。

    7月24日,京东再次发布通知,决定暂停与百世快递(以下简称“百世”)的合作,建议商户使用京东物流顺丰、中通、韵达、申通,理由同样是“用户满意度”。

    针对与平台合作的快递企业,京东有一套自己的评估标准。该平台表示,目前暂停合作的快递均为评分较低者。出于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京东一方表示不便对《经济》记者公开排名结果,但其服务评估水准大致涉及以下内容:配送时效、消费者评价、配送员服务态度、商家使用率、平台协作配合度(即当平台推出改进措施时的配合度)等。

    苏宁和天天的不满也体现在这里。苏宁认为,京东从未监管过平台物流服务质量,也未曾有过任何考核数据,否则在此事件中,怎么会不对天天快递出示任何数据证据呢。7月27日,苏宁董事长张近东指出,京东的行为“有可能触及国家法律和行业管理的制度底线”。

    对此,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方超强律师分析认为,作为平台运营商,京东也有选择与谁合作、不与谁合作的权利,关键还要看京东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协议。如果京东的行为违反了双方的合作协议,京东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如果协议规定,京东可以单方面停止合作,该平台的上述行为就无可非议。

 
    京东与阿里暗战?难说
 
    京东与天天的争执尚未结束,国家邮政局也还没有公开表态。有一种观点得到许多人支持:京东之所以如此对待天天和百世快递,是因为后两者均与阿里巴巴集团(以下简称“阿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中国物流协会常务理事刘建新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京天纷争”实为“猫狗大战”的另一种演绎。

    苏宁拥有天天快递的全部股份,而阿里在2015年8月以283亿元入股苏宁,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这就建立了天天与阿里的间接关系。

    目前,百世快递也已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IPO(首次公开募股)招股书。资料显示,阿里是百世的第一大股东。

    “这场纠纷背后,是京东与阿里的竞争,并且不只是在快递领域的竞争。”刘建新这样说。

    2015年下半年开始,业内开始把中国民营快递分为两大阵营,阿里系和非阿里系。至此,前者有圆通、天天和百世快递;后者有顺丰、申通、中通和韵达。上述快递企业共同构成了我国以民营快递为主导的稳定市场格局。

    为什么京东与天天之间的不愉快能够引起这么大反响呢?

    “中国快递企业与电商密切相连,互为支撑。目前,中国快递总量(件数)的70%左右由电商提供,主要提供者为京东、阿里旗下的淘宝和天猫。京东本身拥有强大的物流服务,所以‘三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韵达)主要还是服务阿里系电商。也就是说,京东与阿里的竞争,不仅存在于电商领域,也存在于物流领域。京东和天猫的竞争早已有之,如今扩展到物流,也在意料之中。”刘建新这样强调。

    上述分析中肯,却又引起大家的另一个疑惑:如果说京东醉翁之意不在酒,为何圆通仍“安然无恙”。尽管7月24日,京东推荐商家使用的5家快递中没有圆通,也并不代表商户不可以自行选择。是京东还没来得及对圆通“下手”,还是圆通市场份额太高,京东不敢轻举妄动?或许,只有时间可以带来答案。

    不过,从我国快递产业的发展步伐来看,快递企业的纠纷与摩擦终究无法避免,且以后还会出现。国家邮政局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国内快递业业务量同比增长超过30%,是我国GDP平均增速的4倍还多,堪称高速增长。

    业内一位要求匿名的分析人士告诉《经济》记者,在全国提倡供给侧改革的当前,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向非常明确,就是服务消费者和电商平台,而电商平台最终也是服务消费者。快递江湖高手角逐,想要胜出,只能不断对自己提出要求。眼下的纠纷即便没有发生在京东和天天之间,也会发生在其他快递企业当中。想要挥手告别纠纷,似乎不太可能。
 
    行业转型需严规
 
    刘建新强调,国内快递市场已经进入从单一走向多元化的转型时期,整个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看到快递业从量变到质变、提质增效的融合发展趋势。这一观点,也可从下列事实看出端倪。

    2016年至今,国内5家民营快递企业实现上市,按先后顺序分别为圆通(2016年10月20日)、中通(2016年10月27日)、申通(2016年12月30日)、韵达(2017年1月18日)、顺丰(2017年2月24日),上市时间比较集中。

    今年6月1日,在京东和天天事件之前,由阿里巴巴主导的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菜鸟)与由顺丰主导的丰巢科技有限公司(丰巢)互相关闭数据接口,引发唇枪舌战和国家邮政局的关注。

    7月24日,国务院法制办将《快递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全文公布,继2015年11月对意见稿征求意见后,第二次对快递条例公开征求意见。这一天,也是京东与天天、苏宁“你来我往”最密集的一天。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曾参加意见稿的讨论。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他表示,两次征求意见间隔这么久(约20个月),一方面是希望可以更多地征集大众意见;另一方面,是希望有充足时间观察快递市场的整体走向。

   “立法就像艺术,精工出细活,很难一步做到位,需要耐心和时间。这期间,快递行业还有哪些变化与新模式出现,其主要商业模式会延续还是会改变,企业竞争状况如何,都是立法者需要跟踪、记录的。”

   意见稿对快递企业的电子数据管理制度、住宅小区收管快件的场所、快递实名制、垄断行为均有涉及。不过,刘俊海指出,即使《快递条例》正式出台,也属于行政法规,不是狭义上的法律,难以对业内民事责任进行规范。他认为,对于野蛮装卸、快件丢失等消费者反映比较集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还需要民法等其他法律的监管与规范。

    刘俊海强调,意见稿也可以大有作为。“比如,对于野蛮装卸导致快件损毁的,意见稿可以规定,快递主管机关应该对快递员或者快递公司进行警告或处罚。意见稿还可以就企业如何加强人员培训、建立内部问责制度进行规范。”
本文链接:https://www.diyweb168.com//news/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