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冷链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指标,我国冷链物流业已经到了断裂点。近日,在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刘飞表示,“十四五”期间,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超大规模的市场潜力将加速释放,这将为冷链物流提升供给水平、适应新消费、加快规模扩张奠定坚实基础、创造广阔空间。
刘飞指出,“十四五”时期是行业发展的绝佳窗口期。2021年,中国进口食品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冷链食品占比接近40%。然而,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生鲜产品需求。同时,疫情也对冷链物流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冷链物流企业、供应链企业、产业链企业必须准确定位,快速行动。
在年底,中国发布了冷链物流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今年4月,交通运输部牵头五部门出台《关于加快冷链物流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5月,财政部、商务部发布《关于支持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进一步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通知》。冷链物流发展迎来集中红利。
冷链物流的第一公里面临机遇期。刘飞表示,冷链物流网络要覆盖城市和乡村,联通国内外。目前冷链市场有很多下沉的市场空间,像领域。
冷库建设包括农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此外,鼓励龙头企业在海外布局养殖或生产基地,对产品质量和产品溯源有更强的控制力,其中冷链物流更是不可或缺。
此外,《第十四个五年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推进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专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和数字化转型,努力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对此,刘飞表示,要提升集中度,“十四五”期间要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冷链龙头企业。目前,供销社、港口企业、农业龙头企业都开始发展冷链。随着大企业的进入,冷链市场的集中度会明显提高。
到“十四五”末,我国将建立100个国家骨干冷链基地,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到2025年,我国肉类、果蔬、水产品低温处理率分别达到85%、30%、85%。
这意味着我国将大幅减少并逐步禁止生猪和家禽的跨省调拨,需要增加现场屠宰和挂肉冷藏车的供应。此外,各大港口和码头需要建设更多的超低温冷库,远洋渔船的短期低温处理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刘飞表示,今后要加强寻人平台的建设,把整个寻人过程的时间节点放在前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