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各大电商花样频出的打折促销;一边是快递行业的疯狂派送。正是这二者间的紧密联结,才一步步缔造出了“双十一”的“传奇”。电商和快递业正在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这似乎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然而,法治周末记者调查发现,事实却是在电商沉浸在“双十一”赚得“盆满钵满”的喜悦中时,很多快递公司却已将“双十一”视作“电商狂欢,快递遭殃”的“灾难日”。
为应对“双十一”可能带来的爆仓等问题,竞争激烈的快递行业不得不提前从设备、人员等多方面进行储备。然而,被推高了的成本和被摊薄了的利润,使得原本就 属微利的快递业只是跟着电商在“赔本赚吆喝”。由此,人们所诟病的暴力分拣、快件延误、快递员态度恶劣等问题,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可预见的未来,电商和快递业对中国人的生活影响将更加深远。专家认为,要想促进电商和快递业的均衡发展,应由市场来做选择,要将快递的选择权由电商交还给消费者,这样对快递企业来说也有提升服务的动力。
刘光明并不知道也不关心今年“双十一”期间网购的成交额、物流快件量,他只知道这是一年中最累的两个星期,快递业务量大约是平时的两倍多,恨和爱均因此而来——累得半死的背后,意味着这个月的收入也是平时的两倍
法治周末记者 陈霄
这是刘光明(化名)快递员生涯的第二个“双十一”。
“怎么说呢,又爱又恨吧。”他总结自己对这个网购狂欢节的感受。
这个“90后”小伙子看上去要比他的实际年龄大一些,也永远显得比他的同龄人匆忙,无论是走路、骑车、按电梯、爬楼,甚至等候别人签字,都不自觉地带着一种催促的情绪,但他很少开口。
在11月11日结束后的一到两周,他跟所有的同行一样,迎来一年中最为忙碌的高强度工作期,每天将近14个小时的连轴转,大有一种“生命不止,派件不息”的疲于奔命感。
刘光明承认,自己没有像以前那样热爱这个职业了,但暂时不会选择离开:“对于吃饭来说,这毕竟还是个不错的工作,要求不高,付出有回报。”
好好吃顿饭?想啥呢
11月20日,购物狂欢节后的第九天,狂欢的余波还未褪去。
刘光明仍旧是6点就起来了,北京此时的天还没亮,宿舍里早已是人声嘈杂。现在刘光明已经不上闹钟了,刚来的时候他总担心早上起不来迟到,后来发现宿舍里大家都在几乎同样的时间起来,干脆就懒得再设闹钟了。
早上照例是7点到站点分货。“双十一”期间不一样的是,大家一般都会比平时来得更早一些,因为货多,分发的时间会更长,早点领完就可以早点出发。
“双十一”期间的货物量大约是平时的两倍多,几大车的货物经过分货员到快递员手中,光是分货就花了一个多小时。
然后点货,扫货,按照自己派送区域的路线图,刘光明把货物一件一件地按顺序码到自己的电动小三轮车厢里,不一会儿就塞得满满当当的。
刘光明负责的区域大部分都是住宅小区,有几个不大不小的企业,这样的区域在快递员看来,属于既累人收入又不高的,因为顾客比较分散,而且没有大规模的收件量。
8点30分刚过,刘光明就出了站点,向派送的第一站进发。还在路上,他就开始打电话,仍是那句每天都要重复上百遍的话:“你好,送快递的,你现在在(家)吗?”
虽然负责的区域绝大多数是住宅楼,刘光明觉得庆幸的是:“都是比较新的,基本都有电梯,比起那些老破矮旧老房集中的地区来,我还算是不错的。”
刚入行的时候刘光明就大致总结过自己的派件时间,有的能非常快,进小区打完电话到楼下拿货出来、等电梯上楼、敲门到收件人签收再下楼,也就不过三分钟。有的就会比较慢,不接电话、电梯难等、开包验货,一件送下来得花十几二十分钟,“特别误事儿”。
“双十一”期间,刘光明一般都不会把时间浪费在等待上,电话不接的临时哪怕几分钟没空不在的统统都不等了,直接留在小区物业或推迟到下午派送。
上午一般是一天中最忙碌的,除了派件,还要收件,收件时间稍长,因为要等发件人填写单子,住宅楼里的发件人同样很分散,东一个西一个,件不多,时间长。中午回公司要把上午收的件填好发出去。
刘光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慢慢学会了挤时间,像“双十一”期间这样的时候,从来不会专门停下来打电话,电话都是事先抄在一个小本子上,在向目标区域出发的过 程中拨打,提前给收件人打电话一来可以给收件人预告来作准备,二来一旦收件人临时没接到电话一般过一阵子也会回拨过来,只要时间不是太长,一般回拨时自己 尚未离开这个派送小区。
企业的派送要容易很多,因为件数比较集中,而且可以直接交给前台签收,通常时间比较快,而且派件收件能同时进行。分片范围内企业云集的快递员在公司里永远是受到别人羡慕的。
顺着线路一直派,车上的件越来越少,整条线路派完一遍,已经快中午1点了,刘光明加速往公司赶。回到公司先去交上午收来的件,并到财务处把收来的货款上交。
公司是管饭的,但忙碌的时候很多人赶不上或者根本顾不上吃饭,刘光明只花了不到5分钟,扒拉了几下已经没有温度的盒饭,就赶着去领下午要派送的货了。
下午的件虽不如上午多,但“双十一”期间量大,基本快赶上平时一天的数了,领了分发的货物之后,刘光明又跳到了车上,又是一轮重复的线路,重复的打电话,重复的那句话。
“平时一般每天两趟,这两周基本得三趟,晚饭前还得赶回去接一次货,再派一次,收工一般都要到晚上九十点以后了。”
结束这一天的派件,“大概是两百二三十件吧,比前几天少了一点点。”看不出是疲惫还是失落,刘光明无力地说,“慢慢会少下去的。”
派,收,派,收……
刘光明个子不高,有点黑,并不强壮,瘦瘦的样子,使得别人很难把他与河南的农村联系起来。
中学毕业后刘光明就离开了家,到北京打工,做过服务员、摆过地摊、也帮别人卖过东西,两年前想换工作,偶然看到快递员的招聘,在网上查了一下,决定一试。
“当时看网上说得挺好的,收入高,门槛低,多劳多得,也还算比较自由,就进来了。”
刘光明对自己这个职业的理解是,不需要技术,会说普通话,吃得了苦,能跑腿就行。多劳多得是最大的激励,按照公司的规定,派件一般提成1元1件,收件则要高些,公司鼓励多收件,所以刘光明们的称呼其实并不是快递员,而是业务员。
“双十一”这样的一年一遇的狂欢,对于快递业也是一年一遇的商机。
5.86亿件,这是今年“双十一”期间全行业快件量创下的历史纪录。
刘光明并不知道也不关心今年“双十一”期间网购的成交额、物流快件量,他只知道这是一年中最累的两个星期,业务量大约是平时的两倍多,恨和爱均因此而来——累得半死的背后,意味着这个月的收入也是平时的两倍。
“(这个月)大概能上万(元)吧。”他不好意思地笑笑,承认这是之前自己做的任何一份工作都不敢想像的,这个收入最初在老家的村子里说出来,引来“哇”声一片,快递员也因此成为村民口中的一个传奇职业。
每当村民谈论起哪个毕业的大学生四处找工作最后拿着三四千元的月薪时,刘光明的经历都是适时出场的话题。在北京打工的同乡有时会打来电话,询问的话题也多数是这个,快递好不好干,能赚多少钱,需要什么能力,强度有多大,等等。
虽然处于行业内比较大的“四通一达”(申通快递、圆通速递、中通速递、百世汇通、韵达快递5家民营快递公司的合称),但刘光明对自己的待遇并不满意。公司 给予的工作配置有电动三轮车,工作服,报销电话费,管吃住,其他什么也没有,既没有传说中的“五险一金”,也没有工作过程中的其他任何人身保障。
“一千多元的底薪,其他全部靠提成,这既是动力也是压力,我们一般都是全年无休的,而且越是节假日越忙,就像个陀螺,一年转到头。”
从充满期待到麻木、烦躁
干快递差不多两年,与所有的快递员一样,刘光明喜欢那些爽快的收件人,直接开了门拿了东西就签字,没一句废话,不要求验货。“速度,速度,这是我唯一盼的。”
刚入行时,刘光明对这个新职业感到新鲜,且充满期待。
第一次骑电动三轮车在自己负责的区域里来回,第一次派件,第一次收件,看着车里的件越来越少,数着送出的和收回来的件,想着这些都与自己的收入挂钩,特别有干劲。
这样的满满正能量持续不到一周,“只要碰上麻烦的收件人,这种好心情就结束了”。
刘光明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派的是大约四五十斤的大件时,给收件人打电话,一直被按断,发了信息,没回。下午第二次送,电话通了,是位中年女性,直接送到门口,没有一句谢谢,冷冷地说,抬进来吧,放那儿,半秒之后又改变了主意,还是放这边吧。
刘光明有点不乐意了,送货上门是快递员的义务,但给收件人摆放却是职责之外,况且收件人态度并不好,把一切视为理所当然,无一句好话,他默默地把单子递上去:“麻烦您签收下吧。”收件人立刻发了飚,一通数落,不给签字,扬言要投诉。
当时刘光明入行不久,心里很不痛快,回去跟宿舍的同事说了,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碰到的各种奇葩事件来分享,那晚上令刘光明对快递行业第一次有了失落的情绪。
后来他知道,派的件多了,真的什么人什么事都能碰到:自己写错地址赖快递员的;自己在物业翻不着件打电话骂的;车里有贵重物件不敢上楼恳求收件人下来取件 收件人死活不愿意的;对快递员戒备心理极重试探半天不开门的;各种理由要求开箱(袋)验货才肯付款的;还有各种挑刺儿喜欢投诉的……
刘光明能感觉到自己心态的变化,由原来的积极、淡定、随和变得消极、焦虑、容易烦躁,他看着周围的同事不断地离开,又不断地有新人加入进来,像他当年一样,充满憧憬,又逐渐失望。
不过,他仍未考虑远离,想得最多的,无非是换到更好的快递企业,收入更高、保障更好。“那些(快递员)高薪的传奇也一样是这样开始的。”他鼓励自己说。